近日,北京頌雅風公司推出《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藏高陽碑刻拓片輯錄》一書。本書由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康振海、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李茂、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劉美然共同編著,將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藏高陽碑刻拓片以高清圖片配以簡要說明的形式呈現,可以使讀者清晰、完整地了解這套拓片的面貌。
高陽縣地處華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東南部,毗鄰雄安新區,是保定市的下轄縣。因古高陽地處高河(今已不存)以北,水北為陽,故名高陽。高陽縣是傳說中五帝之一的顓頊故墟,建邑于戰國時期,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始置縣,迄今2200余年。此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古縣。本書收錄了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所藏的高陽碑刻拓片239通、371張,均為民國時期拓本,大多碑版完整,字口清晰,拓工精良,于20世紀80年代由常韞石、常友石二位先生捐贈,是河北社科院院藏文獻中的一批不可再生的、珍貴且獨特的資源,也是其標志性的藏品。
本書所用的這批拓片規模大、地域性強、內容資料豐富,時間上起元泰定四年(1327)下至1936年,綿延600余年,涉及高陽人物、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家族、公益事業、名勝、歷史沿革等多個方面。其類型有功德碑、紀事碑、墓碑、詩文碑等,是學者研究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高陽社會史、歷史名人、家族、教育文化、經濟等非常寶貴的一手資料。其中絕大多數不見諸方志,且由于明洪武三年(1370)的水患,高陽縣治遷移,以前地上文物湮沒殆盡,原碑石多已不存。如此完整且數量龐大的縣域碑刻拓片,在全國尚屬罕見,故此批早期拓片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以及文物保護價值尤顯珍貴。書中將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藏高陽碑刻拓片以高清圖片配以簡要說明的形式呈現給讀者,輯錄的每通碑刻題名均采用碑刻原題,無原題則用碑額或根據碑文內容另擬,內容包括原碑地點、立碑時間、存佚狀況、規格尺寸以及書撰者信息等,清晰、完整地展示這套拓片的面貌。
高陽碑刻拓片本書為學者深入研究、挖掘該地域的歷史文化、書法藝術,乃至中國北方社會的人文風俗演變提供了珍貴資料,通過對河北文化的發掘研究和闡釋,加強了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推進了文化資源的整理利用,同時對闡揚燕趙人文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